生态共生:传统智慧+现代科技筑牢绿色防线 灵岩农场的核心密码,藏在“稻鸭共作”的生态循环里。每日清晨,2000余只麻鸭列队“巡田上岗”——啄食杂草、捕食害虫,游弋间为稻田增氧,粪便自然腐熟成有机肥;夜幕降临,300余盏太阳能杀虫灯次第亮起,以物理方式精准控虫。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生态设施的碰撞,让稻田告别化学农药、化肥与除草剂,构建起多物种和谐共生的生态链。“以前夏夜吃饭得关门闭窗防蚊虫,现在敞开院子吹着晚风,再也不怕叮咬。”村民口中的直观变化,正是生态成效的生动注脚。经过两年深耕,区域内蚊虫锐减,青蛙、蜻蜓等益虫回归,稻田生态系统日趋平衡,“开门吃饭”也成了检验生态农业的“活标尺”。 净土好米: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心滋味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赋予灵岩净土米与生俱来的高品质。米粒饱满晶莹、色泽温润如玉,蒸煮时弥漫的不是人工香精味,而是久违的原生稻香;入口软糯适中、弹牙爽口,细品之下,粮食本身的天然甘甜在舌尖回甘。更可贵的是,从播种到收获,稻米全程遵循自然节律,拒绝化学干预,为消费者送上“看得见的放心滋味”。“吃一碗净土米,选的不只是一份食材,更是对生态理念的认同。”农场负责人坦言,每一份灵岩净土米的热销,都是对生态农业的肯定,更是对乡村振兴的助力。 未来可期:模式可复制乡村有希望 如今的灵岩农场,早已不只是稻米生产基地。生态旅游、自然教育等衍生业态正在规划中,未来将邀请更多人走进田间,亲身体验生态农耕的乐趣。“我们希望把这套模式推广开来,让更多乡村找到生态与效益的平衡点。”负责人透露,随着生态系统持续优化,农场的生物多样性、土壤肥力与稻米品质还将稳步提升。 从“沉寂村落”到“振兴希望”,寺前村的蜕变证明,乡村发展能走出一条尊重自然、回归传统的可持续之路。一碗灵岩净土米,承载的不仅是阳光雨露的馈赠,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