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墙体广告 昨日,41岁的敬遂东在空军总医院注射了发动剂。12月16日下午,他将为一名50岁的比利时白人病人捐赠“生命种子”。
这位新郑市城关乡敬楼村五组的乡民,是一位普通的农人。10年来,他每年都会献血,上一年4月9日正式变成一名骨髓捐赠志愿者。
今年2月11日,他接到告诉:他与一位比利时病人配型成功。他悄然戒了酒,直到两个月前,要做进一步体检了,他才把这件事告诉老婆李艳霞。
“我也不明白啥是献造血干细胞,既然能协助别人,我说你去就去吧。”没想到,李艳霞对这件事适当支撑。昨日上午11时12分,夫妻俩一起奔赴北京。
河南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赵国新说,敬遂东将变成中华骨髓库第4646位捐赠者,我省第457位捐赠者。
赵国新说,骨髓移植配型成功在非亲缘之间的概率是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而跨人种捐赠,更是十分稀有,而这个榜首也是河南志愿者发明的。2007年6月15日,河南志愿者李化军这个地道的河南小伙,为一名阿富汗病人捐赠了造血干细胞,他是全国榜首位为非华裔病人捐赠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而现在,我省已有13位为境外病人捐赠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这些“生命种子”被传递到美国、韩国、新加坡、阿富汗、我国香港、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赵国新表明,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河南人的基因具有多样性,捐赠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比较高。
赵国新呼吁,捐赠造血干细胞是一种大爱善举,身体健康、有爱心且年龄在18岁到45岁之间的人,都可以变成造血干细胞的捐赠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