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墙体广告 既不是亲属、也不是兄弟,嘉定江桥镇金虹社区61号的甄玉民主动上门照看居住在25号的一对智障配偶,不求报答。“她自个年岁也大了,还这么有耐心、又详尽,真是菩萨心肠!”提起60多岁的甄阿姨,社区干部和居民都不由得夸赞。
邻家境况让她鼻子发酸
2011年,甄玉民得知,社区里有位90岁的李阿婆还要照看60多岁的智障女儿、女婿。甄阿姨听后心情沉重,决议上门看一看。
甄阿姨还明晰地记得,首次踏进这户人家时看到的情形:饭桌上台布很油腻,物品乱放;智障配偶浑身是病,老婆视力很差,老公患有糖尿病、心脏病、胃病、脑梗。更严峻的是,两人如孩提,不理解饥饱,药物滥吃。
其时,甄阿姨只觉鼻头发酸,萌生一个念头:自个家与他们家相距不远,以后就帮帮他们吧。
带他们治病总要三令五申
普通人治病已是烦心事,更何况带着两名智障患者。由于配偶俩看的病种多,甄阿姨通常同时领好几张挂号单,每挂一个号就要排一次队,还要带着他们到各科室就诊、查看。每带他们看一次病,一圈忙下来,甄阿姨都会累得筋疲力尽。
有一次,甄阿姨挂好号回头一看,人不见了,可把她急坏了。后来,在医护人员协助下找到了这对配偶。现在,每次带配偶俩上医院,甄阿姨老是千叮咛万吩咐,让夫妻俩坐在凳子上,不要走开。
还有一次,甄阿姨带着夫妻俩乘自动扶梯上楼,没想到那名智障老婆站立不稳竟跌倒下来,重重压在甄阿姨身上。摸着酸疼的胯骨,甄阿姨嘴里念道:“我自个跌伤没啥,他们没事就好。”
“能搭把手就帮帮吧”
现在,智障配偶家里的桌子上整齐摆放着十几个药瓶,每个瓶子上明晰地写着“早上”、“正午”、“黑夜”字样。这是甄阿姨为避免配偶二人乱吃药而制造的药盒。她还常常叮咛,药不能多吃,吃多了会危害健康。就这样,甄阿姨像专业护士相同,一天三顿管着他们吃药。
三年多来,在甄阿姨照看下,夫妻俩的病况安稳了一些,去医院的次数也少了。生活中,他们也懂得整齐,家里比曾经洁净很多。旁人有时问甄阿姨:“你对他们再好,他们也不一定理解,更不理解报答。为啥还这么操心帮他们呢?”甄阿姨听了,笑笑说:“都是一个社区的邻居,搭把手能帮就帮吧,其他我也做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