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国庆“黄金周”来临,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中秋”与“国庆”在一起,两大节日比以往更热闹。新疆广告人士了解到人情世故礼来我往,中华民族“礼尚往来”的传统文化,表达了收礼人与送礼人之间特殊的感情。但是,领导干部因其特殊身份和手中的权力,在节日收礼的过程中更需多几分警惕!
墙体广告了解到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看,很多干部的第一次贪污腐败是从重大节日开始的。据统计,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腐败行为也是发生在节日期间。河南省西华县县委原书记栾某在任期间,涉嫌索取和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三百三十多万元,其中中秋节和春节收受的“节礼”就达百万元。黑龙江省原政协主席韩某在庭审现场表示,东北过节期间送礼是“风俗”,也是人之常情,把风气作为了收礼的借口。但是,在日后的各个会议中,曾经给她送过礼的多少都被“点名”照应,从而有了晋升的机会。
节日期间以礼代贿,逢年过节收受礼金,已成为一些党性不强、心智不坚的领导干部受贿的大好时机。
平时不敢送礼之人,节日期间可以光明正大,提着礼品招摇过市,没人会投来异样的眼光;而平时不敢收礼之人,也因为节日的关系,收得心安理得、乐得其所。
广告人士认为小礼品表达心意,适当的人情往来可以加深同事之间的感情,但是当礼品价值远远超过可以接受的范围,那么送礼者的动机显然不纯。这时领导干部就需要拿捏好尺度,做到进退两相宜。退要退得浩然正气、不伤和气,进要进得规劝有方,让人受教。
社会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对于权势阶层来说,过节意味着勾兑感情、钱权交易、打通关系等。过节的“潜规则”成了领导干部的一道“廉政考题”,把好礼品关、人情关,关系领导干部“成绩”的好坏。
新疆墙体广告人士认为过节收礼的“潜规则”不仅败坏社会风气,腐蚀政府公信力,而且还极大地破坏了干群关系,引起公众对干部廉洁的质疑。因此,如何把好廉洁关,特别是节日期间的“礼品关”,考验了党性修养,检验了道德品质。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