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黔江高墙广告 人民网重庆5月18日电 “余粮养猪,闲田栽桑。这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家训,我们不要忘了。现在我们就利用好每一寸责任地,让家庭多一分钱的收入。把闲置的土地流转出来让大户承包,既有土地租金,还有打工收入,何乐而不为呢!”5月9日,在黔江区新华乡梨子村一组刘祖红家的院坝里,围坐了一大圈男女村民。他们在干啥,听曾任梨子村30多年的老支书刘再义传经送宝,重振村里蚕桑产业。
因病瘫痪,老支书再次“站”起为村民谋划产业
“站在我们面前讲话的是我们村以前的老支书,他患脑血栓在床上整整躺了5年,如今我们请他出山,为我们村的产业发展支招。”在院坝听得津津有味的村民刘朝德从座位上站起来向记者介绍。
记者现场看到,康复后的刘再义老人,其精神饱满,说话利索、声音洪亮,可见在群众中的威望不减当年,唯有在走路时腿脚显得不如以前灵便。
经了解,今年71岁的刘再义,从1974年开始担任梨子村村长职务,1985年入党担任村支部书记。
2005年农历2月22日晚,刘再义在二组、三组村民周兴国和任维琴家协调组道公路占地一事,当晚回家已是凌晨1点钟。刘再义洗脸洗脚后上床睡觉。在凌晨4时许,雄鸡报晓声吵醒了刘再义,他正想翻身再睡会儿,顿时身子不能动弹,四肢麻木无力,感觉不对劲,正欲喊老伴赵寿平帮忙,却又喊不出话来。
刘再义送往医院被确诊为“脑血栓”,在医院治疗近3个月,直到病情有所好转,能开口说话,医生才叫回家服药治疗。也就在当年,刘再义辞去村支部书记职务。
刘再义回到家里,整整在床上躺了5年时间才勉强下地走路。
躺下5年,恢复到现在又将近5年,刘再义边吃药、边锻炼,他抱在胸前10多年的左手终于能伸开、伸直了。
就在今年5月6日这天,梨子村一组所有留守在家的男女村民找上门来,请刘再义出山,为村里的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梨子村栽桑的历史已经有20多年了,现在能零星看到地里、山坡上那些长成大树的桑树。
“现在政府对农村发展产业的扶持力度这么大,我们这个村的经济产业还是个空白,加上很多外出打工的家庭荒芜了很多土地,我们就想把这些土地利用起来栽桑养蚕,可就差一个承头的人。”村民刘再宏说。因为现在养蚕有专门的供育室、消毒室,再不会像以前那样失败。
“靠几户人零星的种养是做不成气候的,还需要一个人来领头组织,把所有的田地都用于发展蚕桑,引进大户来种植,这样才能成功。”村民刘朝德说,我们也考虑过,只有请老支书出面谋划最适合,因为他当了几十年的村干部,在外面人缘广,又是个干实事的人。
“我家有6亩田地,只耕种了1亩多,剩下的5亩都是肥田肥地,确实荒起可惜,要是有人来承包更好。哪怕我60多岁了,还可以在蚕桑地做些手头活。”村民刘中怀也如是说。
“只要村民信任后,趁现在还能动,我有义务为村民服务,把以前没做成功的蚕桑产业再恢复起来,把村民闲置的荒田荒地利用起来,引进大户种植,既让村民的土地增值、也解决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就近打工。”刘再义站在院坝中爽快地说。
任职时卖粮、贷款,修建村里基础设施负伤
“就是你们来梨子村经过的‘新铜大桥’,是新华乡连接至彭水的铜楼乡的一座大石桥,于1999年动工修建,3年时间才完工。当时这座桥的工程量特别大,横跨度30多米长、宽8米,高18米。工程总造价27万,当时黔江县扶贫办拨款20万,其余为社会筹资。”刘再义说。
修建这座大桥,是当时刘再义在新华乡开会,因下暴雨,河里涨水,当天未能回家。在第二天一早回家时,刚走到河边,就看见10多个孩子,正手牵着手准备过河。
“我的天,你们不要命啊,这么深的河水,万一出了安全事故,怎么向你们父母交代,我有责任啊!今天你们就不去上学了,我去跟你们老师请假”!刘再义把这些学生劝回后,又回到新华街上孩子们就读的新华乡小学校,分别给孩子们的班主任请了假。
经过此事后,每逢下大雨,孩子们牵手过河的身影就浮现在刘再义的眼前,河上架桥的事,经刘再义三番五次向上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申请汇报,最终得到落实。
新华道班连接彭水边界的一条长10公里路,刘再义带领村民又修了3年,无钱买爆破物资,他只好卖自家的粮食、肥猪、找村民借烟票到供销社购买1万斤硝铵自己回家勾兑。为了保证群众的安全,他承担了整个路段的炮工活。
“刘再义的右耳就是当时在爆破一壁悬岩时震聋的。”村民刘中怀说,当时这壁岩有20多米高、7米多宽,上下各筑了4炮,每炮放40斤炸药。刘再义点燃上面两炮,急着点下面两炮时,不料被一藤蔓绊倒滚下坡去,他忍痛爬起来又去点下面两炮,点燃还没跑出10米远,最先点的两炮就响了,乱石飞起、遍地硝烟弥漫。
“当时我们几十个村民被眼前的情景吓哭,认为再也见不到刘书记了!”刘中怀说,等到硝烟散去,我们才把匍匐在一石穴里的刘书记扶起来,当时耳朵里流出很多血,送医院检查耳膜被震破。
该路在1986年正式通车后,刘再义接着修通全村8个小组的机耕路,还修建了两座小拱桥和塘堰设施等,解决了全村1200余村民出行难和良田的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