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局赛罕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一间办公室的墙壁上,静静贴着一幅幅根据受害人描述所画出的嫌疑人头像。呼和浩特墙体广告公司人士了解到这些画像都出自于我市公安系统唯一一位模拟画像师张某之手,虽然不曾亲手抓获歹徒,但她笔下的模拟图画像却能将受害者惊鸿一瞥的嫌犯面貌再现。“模拟画像是一门把受害人语言转为艺术语言,再转为刑侦语言的艺术。”身着警服的张某英姿飒爽,在她眼中“模拟画像不是艺术比赛,而是一场心理战”。
墙体广告公司人士了解到张某2003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校表现优异的她当年即通过自治区公安厅选拔优秀应届毕业生考试,被分配到了市公安局赛罕区分局。“我做梦也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警察,可我从小对警察充满了崇拜。”虽然已经具备扎实的美术功底,张某还是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摸索。“刑事模拟画像和在学校里画画有着天壤之别。”张某说:“刑事模拟画像完全是默写,不是默写自己脑海中的形象,而是默写别人脑中的形象。在很多情况下,这一形象可能只是一闪而过的影子。当时市公安系统内还没有从事模拟犯罪嫌疑人画像的人,领导得知我有美术功底,于是找我谈话,希望我能将特长学以致用。”为了尽快上手,2007年,张某远赴上海拜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张某为师,并成为张某钟爱的一名弟子。张某说,刚开始学画的时候十分枯燥,自己从基本功练起,每天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地临摹人物的五官。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三个多月的专业学习,张某很快掌握了模拟犯罪嫌疑人画像这项技术。鉴于手头照片资料少,张某想方设法搜集了人像照片,翻制成统一底色、统一规格尺寸的标准像。一没事,她就拿起画笔,一张张地练习。通过艰苦锻炼,她从原来最长要七八个小时完成一幅画像,到现在最快半小时之内完成一幅画像。
谈话中,张某告诉呼和浩特墙体广告人士,她的老师曾教导她,刑事模拟画像最重要的经验是学会和目击者交流、学会引导对方,“不能死抠细节,而是学会把握整体。一个人可以改变发型,但脸型,身高、胖瘦、年龄,都是短时期内难以改变的因素,利用这些就可以大致确定一个人的轮廓”。
城墙上张贴着悬赏捉拿的要犯画像,周围围满了凑热闹的路人,混杂在人群中的图中人见到张贴的画像时,顿时大惊失色…… 这是在影视剧中常见的“画像捉人”的镜头。古时候捉拿要犯时常用这种方法。“画像捉人”演变至今,称之为给犯罪嫌疑人模拟画像。即根据被害人、当事人或目击者提供的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描绘出近似于犯罪嫌疑人的画像。在当代的刑事侦查过程中,模拟画像是通缉、搜查、捉拿犯罪嫌疑人的一种技术手段之一。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