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墙体广告 一本80年前的赤军账本,斑斓发黄的纸张,记录的是那段烽火连天岁月,承载的是一位年近八旬的白叟挥之不去的赤色情结。为了给这本赤军账本找一个安放的家,
赣州市民孙文质几经酌量,近来他想将它捐献给于都县博物馆。
本年77岁的孙文质,是原
赣州八○一厂的退休职工。七八年前,退休后的他漫步到古城墙边的一家旧书店,在旧书堆里将这本封面写有“民国十九年二月初八日立”的流水老账本挑拣出来。这本线装的册子,青色的封面虽已斑斓,但内页草纸上用毛笔书写的笔迹,仍然清晰可见。有着20多年保藏经历的孙文质以为它是有价值的宝贝,便花15元钱将它淘回家。
以后,他对这本赤军账本中的花名册进行了详尽的研讨,梳理出花名册的详细记录,列出了我国工农赤军第四军政治部兵士花名册122人的详细名单和人员去留情况,并查阅花名册上的盖有的12个“我国工农赤军第四军政治处”红印章的材料。经过查阅材料得知,账本中所记载的“我国工农赤军第四军政治处”的所在地恰是于都县。
本年是赤军长征成功80周年。近来孙文质找到
赣州晚报记者说,悠悠80年以后,赤军账本再回于都,也算是“物归原主”式的回家。
本来,除了赤军账本,孙文质还保藏了苏区钱币和赤军借稻谷证。他的赤色情结与他出世的年代及家族有关。他出世在中心苏区最早创建的赤色割据区域、其时苏区全红县——宁都。他家和本地许多革命家庭相同积极支持革命事业,他的伯伯参加了赤军,献身在中心赤军长征以来最为惨烈的一仗——湘江战争中,直到许多年以后才收到勇士证。而依照宁都本地风俗,他被过继到伯伯名下,享有勇士家族待遇。由于从小潜移默化,满脑都是赤军故事,因而一收集到这本赤军账本,他就想将它捐献出去,让它表现其所固有的前史价值。
“自愿从军,脱离的兵士,安排还给予回家的路费,信任这也是赤军为何受
大众期待的因素。”孙文质说,追寻前史是为了走向将来,这本账本无声地见证了我国的革命前史,也记录了共产党领导赤军的从军方针。同时,它也教育咱们的下一代,革命道路的弯曲险阻,在享有今天幸福生活之时抱有一颗拳拳爱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