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傣味第一街距泼水广场只要100多米
云南景洪墙体广告 或许10多年前到过西双版纳的人, 一定知道“不到曼景兰品味傣味就不算到过西双版纳”这句话,这里不但有着成片坚持了傣家竹楼原貌的建筑群,还有着原汁原味的傣家烧烤,被游客称为傣味第一街。在外地游客眼里,曼景兰从某种程度上说即是当时西双版纳的标志。记者在景洪市沧江新区的采访中得悉,已经消逝了近10年的曼景兰风情,将在沧江新区的计划建造中得到康复。新建的傣味第一街,将坐落景洪泼水广场邻近。
稍纵即逝 傣味第一街无处寻找
1984年,从傣族乡民岩养八角办起了第一家傣味歌舞餐厅——“椰林傣味餐厅”起,左邻右舍开办的“迎宾傣味餐厅”、“金鹿傣味餐厅”、“婉丽傣味餐厅”等20多家傣味歌舞餐厅,就开端在曼景兰这条民族风情街上风风火火地开张了。这些餐厅以香、脆、酸、辣的傣族特征菜肴,吸引着中外游客接连不断,变成西双版纳旅游业的一个亮点。
据当地居民回想,上世纪80年代的曼景兰傣味一条街,是不一样肤色,不一样言语的游客到西双版纳的首选。曼景兰傣味一条街的昌盛,也让国际了解了西双版纳。而这些参加傣味烧烤运营的乡民,变成第一批靠运营旅游项目富起来的人。
但开傣味烧烤赚到了钱,富起来的乡民们纷纷把独具特征的“干栏”式傣家竹楼撤除,改建成了钢筋水泥的高楼租借,以致于整条街都找不到几幢独具傣家个性的竹楼了。使风光一时的曼景兰傣味一条街,变成了无处寻找原汁原味傣家菜肴的“城中村”。
以至于中国闻名民族学家、原云南民族学院副院长黄惠焜教授,曾在2000年时,对失掉民族滋味的曼景兰曾痛心疾首地说:“现在曼景兰的文明是游民文明,是流动人口文明……”
新城计划 拟出资10亿元重塑
本年,曼景兰傣味一条街的康复总算有了着落。
记者在景洪市沧江新区建造指挥部了解到,依据《景洪市总体计划调整》等计划,因为景洪市沧江新区建造项目之一,出资10亿元的西双版纳茶文明博览园项目用地构成中,约有70%的用地属曼景兰村团体土地。为对曼景兰失地乡民进行合理、有用的安顿抵偿,并为保证农人增收创造条件,当地政府在茶博园项目计划中格外组织设置了占地约103亩的“曼景兰新村区”建造项目。
“按统一计划、分区建造、自立办理的方法,由沧江新区建造指挥部运用当地财力、茶博园项目土地出让收益金、借款资金及村团体资金,出资建造以乡民寓居为主兼有民族风味餐饮业和民族特征小吃功用的新农乡民居寓居区,作为对曼景兰乡民拆迁、安顿的抵偿。”指挥部负责人介绍说,乡民将通过从事民族风味及特征小吃餐饮业运营,保证收入持续增长,以此重塑“曼景兰风味一条街”的风貌。
新的“曼景兰风味一条街”,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建当中。
记者 戴振华(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