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墙体广告粉刷 6月9日上午,河南捐献志愿者王玉超、孙金伟在郑州为两位外国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见本报6月4日A13版、6月9日A11版),一场简约的交接仪式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举行,美国骨髓库、中华骨髓库相关人士到场。之后,这两份“生命种子”将乘机飞出国门,分别被送往美国费城和荷兰鹿特丹。
黄皮肤白皮肤一同见证交接仪式
上午10时许,河南省肿瘤医院10号楼25楼阳光房内鲜花芬芳,爱意浓浓。王玉超、孙金伟和中方工作人员,以及专程赶来的美国骨髓库的JurgenSchiefer等人,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
“今天是一个值得感恩和祝福的日子!”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赵国新,和众人分享了两位捐献者的捐献故事,并向他们的善举致敬。
接过副省长王艳玲颁发的荣誉证书和志愿者送上的鲜花,两位捐献者分别道出朴实的捐献感言:“祝愿患者早日康复!家庭美满幸福!”王玉超难掩激动地说,能和非血缘关系患者配型成功并捐献成功,是个奇迹,自己也很高兴能有这次机会,“我捐献后身体没什么不适,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进来,多献一份爱心,能多救助一位患者”。
随后,两份造血干细胞被放进专用的运输箱里送往机场。
两份“生命种子”将跨洋运送分别飞赴荷兰鹿特丹和美国费城
经过中华骨髓库牵线搭桥,河南禹州医务工作者王玉超、登封个体经营者孙金伟分别与美国、荷兰的两位患者配型成功。6月8日下午,经过约4个半小时的采集,两位捐献志愿者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此次捐献,创造了河南的三个“第一次”:我省志愿者第一次为美国、荷兰患者捐献,我省第一次有两人同一天为国外患者捐献,我省跨国捐献第一次在郑州采集。同一省份的两位位志愿者同一天成功为国外患者捐献,在全国也是首次。
从北京赶来的中华骨髓库医疗服务部国际协调员宋晔感慨地说,两位大洋彼岸的受捐者都是患急性白血病的成年人,能在找到配型成功的捐献志愿者实属幸运难得。她会带着捐给荷兰患者的“生命种子”赶回北京,转交给荷兰相关人员,预计20小时后会送达荷兰鹿特丹的一家医院。
“感谢捐献者!”按照跨国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要求严格审查后,JurgenSchiefer对在郑州采集的“生命种子”非常满意,并表示感激。他说,一定顺利把这份大爱礼物带回去,预计22小时后顺利抵达患者所在医院。
大河报记者从河南省造血干细胞资料库获悉,截至目前,我省已实现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490例,在全国4900多例此类捐献中约占十分之一,居全国第一。其中,跨国捐献16例,体现了河南人基因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