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墙体广告 葫芦岛居民楼半个月内接连发生2起爆炸事故,造成多名人员伤亡,液化石油气瓶的安全问题又引发公众关注。近日,常州晚报记者随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查处工作人员,一起到部分气瓶充装站进行现场督查。
在常州华能华侨能源实验厂有限公司,常州晚报记者看到各种规格的充装气瓶都堆放在工场上,瓶体上标有条形码及出厂日期。华能华侨公司安全管理经理桑雁告诉记者,他们总共有8000只气瓶,平均每天充6~7吨石油液化气。“出于安全考虑,我们每年都要对一批钢瓶进行年检、报废处理。这类气瓶,最易发生安全隐患的地方是减压阀、橡胶皮管、燃气灶具开关等,一旦发生泄漏,不能遇明火,应立即切断气源,避免发生事故。”
常州晚报记者了解到,受流通因素影响,目前我市居民使用的液化气钢瓶新老混杂,超期服役极易引发安全隐患。进入夏季,气温趋高,气瓶内的压力也随之增加,钢瓶超期或未及时检测、保养都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除必要的检查气瓶充装单位的工艺装备和设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是否按期进行检验、检测;对超期未检的气瓶是否进行妥善处理;操作人员是否经培训考核并持证上岗;气瓶是否有固定标志和档案,安全附件、计量仪表是否定期校验外,有效监管液化石油气瓶刻不容缓。
据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现有32家气瓶充装站,注册气瓶达120万只。气瓶安全监管将作为常州市2015年创新社会治理重点项目,由质监会同公安、城乡建设、交通、消队支队、安监等部门共同落实,给百万钢瓶装上二维码+条形码,这个智能“身份证”,市民只需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刻知晓气瓶的所有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