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州墙体广告 群山深谷间,磨刀溪浪花翻卷,奔腾不息。侧壁陡崖上,一个个粗壮的桥墩次第崛起,直插云天。
近日,记者抵达万利高速公路龙驹特大桥建设现场,极目仰望,参差高耸的桥墩顶端,钢筋簇立,塔吊转动,如火如荼的施工会战打破了山村的寂静。
现场——
峡谷峭壁,桥墩参天次第起
驱车进入龙驹镇花坪村,顺着磨刀溪沿553县道进发,透过车窗眺望,两岸青山对峙,谷底溪流潺潺。
山随路转,突然,一个个兀立于侧壁陡崖的高大桥墩,如电影镜头般切换眼前。“这就是龙驹特大桥。”施工单位中交一公局万利万达项目总部万利七分部项目副经理宋斌说。
循声望去,山脚的对岸峭壁处,巨大的混凝土平台上,一辆吊车高举长长的机械臂,正在吊装桩基钢筋笼。“这是主桥3号主墩,也是全桥最高桥墩,设计高133米。”宋斌称,下面共有20根桩基,每根直径2.5米,最深达27米。
后面,是一溜抗滑桩和防护网。陡峭的山崖上方,2号、1号桥墩和0号桥台尚未动工。宋斌介绍,受制于地质、地势,3号主墩是全桥建设难点,待其桩基完成后,再施工上面的桥墩、桥台。
自新修的盘山便道,越野车颠簸着曲折而上。沿途路窄坡陡弯急,不时可见里侧山崖“披着”防护网,显见得施工进场不易。
爬上桥尾山头,极目远眺,四周群山苍茫,次第崛起的桥墩参天,依山就势比肩而立,在青山映衬下分外抢眼。
山脚处的4号主墩,设计高62米,“下面16根桩基已开挖并灌注完成,工人们正在安装塔吊,准备承台施工。”宋斌说。
相邻处,冲沟内的5号桥墩高耸入云,左线高95米、右线高100.3米,均已封顶;塔吊下,墩柱顶部模板围护,钢筋密集竖立,转入盖梁施工。依次向上,6、7号桥墩分别高75米、63米,也都完成墩柱及盖梁。
后方,8号桥墩承台上,工人们忙着支护模板,准备浇筑墩柱混凝土。9号桥墩已完成盖梁。10号左线桥墩也已盖梁,右线桥台完成基础开挖。11号左线桥台处,与之相接的大火地隧道贯通,幽深的进口跃入眼帘。
“经过11个月的艰苦奋战,目前全桥左右线已有9个桥墩封顶。”宋斌告诉记者。
攻坚——
难关重重,戮力齐啃“硬骨头”
据了解,左线760米,右线720米的龙驹特大桥,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不仅是万利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同时也是全线重难点工程。
“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宋斌坦言,该桥上跨磨刀溪和553县道,主桥采用(116+220+116)米连续刚构,是万利线单跨最大的连续刚构桥;而且3号主墩设计高133米,成桥后桥面与谷底县道垂直高差208米,为全线最高桥梁。
三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采用悬臂挂篮现浇施工,工序繁多,工艺复杂,质量控制要求高——“几米一节段就要15天左右,耗时长进度慢。”中交一公局万利七分部质检部部长张磊称,主桥3跨连续刚构将分28个节段逐一浇筑,计划工期1年;加之高空作业,安全风险如影随行,不容半点闪失。
在建设者的智慧和汗水倾注下,一曲曲攻坚克难的乐章奏响。
“龙驹特大桥所处地势险峻,仅盘山施工便道就修了3公里多,足足干了4个月;因山体陡峭几次垮塌,部分路段还打了锚杆、挂了防护网。”宋斌透露,仅2号拌和站采用锚索治理滑坡,就花了200多万元。
羊肠般曲折的施工便道绕山而上,与下面553县道高差超过200米,使得工程用水及材料运送艰难。记者上去采访时,就被堵在了便道上。
而最大的挑战,要数陡崖上的1、2、3号桥墩了。宋斌介绍,133米高的3号主墩地处峭壁,崩坡积岩堆厚度大,“我们先打10根25米深的抗滑桩治理,然后开挖20根27米深的桩基。”由于不能爆破作业,只能采取水磨钻施工,每天掘进仅有50厘米左右——“10根抗滑桩干了6个月,钢筋都是人扛骡驮上去的;20根桩基也钻了2个多月。”
后方山体上,岩石陡坡草木稀疏,根本无法修建施工便道抵达,设备也上不去。“鉴于山势险峻,上下不能交叉作业,我们计划3号主墩桩基灌注后,再从上面依次施工1、2号桥墩。”宋斌说,钢筋将通过塔吊二次转运,混凝土采用地泵输送,人员搭设猫道(悬索)进入。
其他诸如高墩施工、县道安全防护、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等工程特点及重难点,难以尽述,但都挡不住建设者的脚步。
纵深——
今年底,完成全桥下部结构
自去年7月动工以来,龙驹特大桥快速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已完成下部结构的70%左右。
宋斌表示,全桥工期控制点的3号主墩,已完成桩基开挖,预计本月底混凝土灌注完毕,之后承台约需1个半月,墩柱约需3个月,预计今年11月完成。
根据建设计划,该桥下部结构将于今年12月全部完成。2016年春节后,全面转入连续刚构梁体施工,以一个月现浇两节段的速度推进,预计2017年6月全桥合龙,同年7月完成桥面铺装、防撞护栏施工。
故事——
建好特大桥,留下青春记忆
黑红色的脸膛,29岁的鞠兵兵显得有些老成,一望便知是与太阳长期亲密接触的缘故。
虽然年纪轻轻,但鞠兵兵已是中交一公局万利七分部龙驹特大桥现场主管。每天早上7点上工地,攀爬高墩检查督促安全、质量和进度,安排指导工人作业。晚上天黑了,才回到项目部,盘算谋划第二天工作,整理工程资料,一直忙到深夜11点。
对鞠兵兵而言,风吹日晒雨淋已是家常便饭。“工地就是咱的家。”这位山东小伙子说,已习惯了这种工作状态,累并充实着。
自去年3月来到龙驹特大桥工地,鞠兵兵就投入到便道修建中。“这座桥施工太难了。”他深有感触地说,特别是3号主墩,位于陡坡堆积体上,须先浇筑10根抗滑桩治理,为防止放炮扰动,只能用水磨战打,每天掘进仅50厘米左右。由于担心滑坡危及作业人员安全,他天天守在现场巡查,一刻也不敢放松。
加之高墩高空作业,让鞠兵兵神经高度紧张。“这里山高坡陡沟深,与平原地区搞工程完全不同,头天晚上必须科学计划好第二天工作,做到工序有机衔接,才不浪费时间和影响进度。”他坦陈,这不仅考验自己,也锻炼了自己。
“一定严把安全、质量关,促进龙驹特大桥早日建成。”鞠兵兵说,他的妻子也在工地,对参与万州交通建设深感自豪,“这里将留下我们美好的青春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