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双鸭山墙体广告制作 双鸭山这片神奇的土地,蕴藏了丰富多彩的古老文明。分布密集、保存完整、类型丰富的各类文化遗址的发掘和整理,日益引起学界和世人关注。近日,黑龙江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地方研究所邀请省内外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考古教研界的10多位专家和学者集聚双鸭山,共同探寻研讨黑龙江古文明的起源和肃慎文化在双鸭山的足迹。
素有“北大荒”之称的三江平原,一直被人们视为亘古荒原。而滚兔岭、凤林、炮台山、东辉、青龙山古城遗址以及仁和、长胜、兴隆山、民福等古聚落群址的考古发现,显示了汉魏时期满族祖先挹娄人已开始在双鸭山这片神奇的土地繁衍生息。据省文物专家组成员、原双鸭山文物管理局局长,现黑煤职院地方文化研究所所长王学良介绍:黑龙江省三江地区完达山南北麓先后发现距今1700~1800年以前的汉魏时期遗址1500余处,其中有830处遗存散布在双鸭山地区,占遗址总数的近60%。由此可见,双鸭山地区曾是我国满族先祖挹娄人居住的中心地带,也可以说这里是满族祖先的主要发源地,是挹娄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自1981年起,双鸭山市文物工作者发现滚兔岭等文化遗址至今,双鸭山地区目前已有259个汉魏时期古遗址获得了国家、省和市县级文物单位的保护。但随着考古的深入,文物专家组专家实地认定,在我市饶河县境内380多处古遗址中的大板、富丰等部分遗址、城址,其城墙的原始迹象与汉魏时期城址有着较大的区别。这一地域内发现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文化遗存,其文化内涵、文化性质、文化面貌、文化特征、文化形态上较为清晰明了,在时间年代上明显早于汉魏时期,与肃慎文化存在着吻合,证明这里曾是古代先民各时期重要的生活、生产、活动场所。
肃慎民族是在商周之前就已存在的古老部落王国,跨越历史3000多年。据文献记载,肃慎是在今黑龙江中游地区形成为民族的,其辖地就是现在的黑龙江省的东部。据悉,在新石器时代,黑龙江区域的人类已经演变为三大族系,东部为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系。
从秦汉到两晋,在原来肃慎人活动的地区,代之而起的是挹娄族。而双鸭山地区已被定性为我国挹娄文化的发祥地,由此看来,饶河所发现的这些遗址极有可能是满族祖先肃慎人生息繁衍过的故墟,并在此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渔猎文明。以后,肃慎人的后裔——挹娄、勿吉人的足迹又遍及了双鸭山大地。
“古城遗址聚落群体散布之广之密,保存之完整之完好,在国内实属罕见。”据国家文物考古权威专家考证后论断,双鸭山地区发现的汉魏时期古城遗址和古聚落群址,是三江平原早期文明古国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遗存的首要标志,这些文化遗产在国内同一时期中是仅见的,它对研究古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军事、政治、经济及生活习俗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而今,如果挠力河流域发现这些文化遗存被确定为肃慎民族,那么它不仅又将改写双鸭山的古文化史和黑龙江的古文明史,而且也会为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增添上浓重的一笔。至于如此庞大的古城聚落群体怎么会突然销声匿迹了呢?这些部落的居民后来又归宿何方?至今还是个谜团,这也是本次踏查研讨会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国民族史学会、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分会秘书长、吉林大学历史系教授韩世明,黑龙江大学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主任胡凡教授,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梁玉多、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郝庆云等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踏查研讨会,并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大家一致表示,今后将加大院校所合作力度,共同对双鸭山挠力河流域发现的古遗址群进行深度挖掘研究,及早为这一地区的“肃慎”文化“验明正身”,进而为探究挠力河流域古国的出现和黑龙江古代文明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