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墙体广告 盛夏七月,当记者踏上弥勒市的这片土地,满眼都是五颜六色的葡萄,一串串在田园中宣布诱人的光辉,微风中,葡萄的香味,总让人垂涎欲滴。而每到葡萄老练季节,都有不计其数的游客和客商涌进这儿。
“天天有200多位客商来这儿收买葡萄,然后运到贵州、四川、广西、湖南等全国各地进行批发出售,仅运往贵州的天天都有30多车,在那里出售非常火爆。”弥勒市春风农场管理局工业开展基地主任李永华说。
耳闻不如目见。走进春风农场的街上,尽管才是早上9点钟,只见挂着全国各地号牌卡车,早已在几条巨细街道上有序地排得满满当当。“我来自贵州遵义市,有3辆卡车,每到这个时分,都专门来这儿拉葡萄去老家卖,弥勒葡萄滋味好,在遵义很畅销,昨天才运了一车,今日预备再收两车运曩昔。”一位黄姓老板说。
在弥勒,每年的这个时分,很多客商像黄老板一样,好像“留鸟”一般来到这儿,将弥勒葡萄运往全国各地,用他们的话说,弥勒葡萄在商场上很吃香,因而就不愁销路,像这么的生意我们都愿意做。
弥勒葡萄为何这么吃香,而且还招引来这么多客商?李永华说,弥勒的答案是:弥勒市地处北回归线附近,高海拔低纬度,属典型的岩溶区域,是栽培优异葡萄的理想区域。也正因为这些天然资本的优势和独特的栽培条件,使弥勒在开展葡萄工业上,有着较强的比较优势。为此,弥勒市紧紧抓住机遇,大力开展葡萄工业,并成立了葡萄工业开发领导小组,以“大手笔”的气势,在富庶的红土地上计划出了万亩连片的葡萄栽培基地。特别是这些年,弥勒市坚持龙头股动,走规划、品牌、质量和效益的归纳开展新路,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招商、惠商以及惠农政策,招引龙头企业连片栽培,以此股动千家万户开展葡萄工业。选用“公司科技 基地农户”的形式,使葡萄变成继烤烟、甘蔗以后的又一特色工业。通过数年的工业化建造,现建成千亩演示园区3个、百亩演示园区30个,股动农户上万户。
弥勒市在葡萄工业开展上环绕“以商场为导向,效益为基地,优势资本为根底,科技进步为依托,品牌为中心”的开展思路,一致计划、一致种类、一致栽培技能、一致树苗供给;成立了葡萄协会,表现协会的协谐和自律效果,使全市的葡萄生产由单家独户闯商场走上了“产、供、销”一体化运作的网络结构开展新路,让栽培户以协会这只“有形之手”紧紧抓住商场这只“无形之手”。
更为重要的是,弥勒葡萄以“品牌为中心”。李永华说,弥勒属于中温差、低海拔区域,水源丰厚,阳光充足,砂质土壤富含钾,形成了优异的葡萄适种带。弥勒人选用绿色古法栽培,始终坚持克己有机农家肥,以羊粪、牛粪、烟灰、烟杆等为主料,参加酵母菌让其通过堆沃天然发酵而成,烟灰、烟杆具有杀菌效果,加之高原区域紫外线激烈,极大地按捺了病毒和霉菌的成长,即便没有施加过任何农药和化肥,这儿的葡萄照样高品质。1999年,弥勒获“高原葡萄之乡”称谓;2003年,春风葡萄被列入全国农垦100个无公害农产品演示基地;2005年,弥勒葡萄主产地农风农场2万亩葡萄获无公害农产品(葡萄)产地认证书;“弥勒葡萄”品牌也获得了原产地认证。品牌的效应,给弥勒葡萄带来产销两旺,上一年葡萄出售额达6.7亿元。
“弥勒葡萄”香飘四方,造就了异样景色,变成高原特色农业和“九红”优异农产品的一张亮丽手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