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墙体广告 抗战时期为闽西南交通作出卓越奉献的漳籍实业家蔡竹禅在新居建筑防空洞, 勒碑劝诫子孙勿忘国耻。时值抗日战争爆发78 周年,蔡家后人回想先辈抗日战争时期“掌管交通,协兵力为民生,便当游览,袖手平乱,使西溪一带大众得以安居乐业” 业绩,感人至深。
蔡竹禅勒石传家训
昨天, 来到坐落市区全国美食广场(芗城官园大学甲37 号)的蔡竹禅新居。在新居护厝天井里,见到蔡竹禅当年立下的一通石碑。碑石虽小,却完好无缺,碑铭如下:“七月七日日寇犯我卢沟桥, 八月十三日又侵上海。经我军痛击屡败,恼羞成愤,竭其水兵之力封闭华南, 三十一日以飞机轰炸漳州。因辟斯室以避无谓献身,藉留绵力反抗。愿子孙无忘雪此仇,以争夺我民族平等自在。廿六年双十日完工计縻国币千三百缗蔡竹禅识蔡大燮书”。石碑记载了当年蔡竹禅建筑防空洞的情况,“铭刻下国难当头的羞耻, 记有日本飞机轰炸漳州城的确切时刻, 并留下子孙勿忘国耻的家训。”蔡竹禅的孙女蔡祝莲说,“经过石碑的记载, 蔡竹禅先生爱国爱乡的精力表露无遗,令人敬佩。”
蔡竹禅(1898-1966)又名蔡大勋,漳州芗城区人。年少时攻读四书五经,辛亥革命后,受实业救国的影响,弃学从商。1925 年后,蔡竹禅与人共同参股兴办“漳龙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漳州至龙岩的轿车货运事务, 由于货运事务畅通昌盛,使浙、赣鸿沟的土特产也不断经过闽西运至闽南。
1937 年“七七事变”后,受美、英帝国主义操作的大公司独占汽油, 使轿车运输陷入困境。蔡竹禅联合全省十七家轿车公司建立轿车同业联合会,提倡开源节流, 并一致直接向上海光华油行订货俄国汽油, 然后破坏买办资本的独占诡计。抗战时期,由于海运被敌人封闭, 致使汽油和轮胎来历隔绝,蔡竹禅领着广大职工想方设法,将轿车改装成“木炭炉”,用木炭代汽油发起,就这样靠几部褴褛车,继续在南靖水潮至龙岩75 公里的公路上艰难运营运转。
其时的“木炭炉”是背在轿车背面或许车身周围, 由于其动力缺乏,不利于爬坡,随车的徒工带着三角木, 在轿车停登时, 垫住后轮避免下滑。有一次,与美国盟军车队行走,在龙岩与上杭交代的吊钟点岭上,美国官兵仰望该“木炭炉”车爬坡,走一段停一下,再发起再前冲一段,重复挣揣,总算抵达岭巅与美国军车齐头并进。美国官兵举大拇指大喊“OK”,对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艰苦奋斗精力由衷敬服。
1941 年日军南侵, 国民党当局将漳龙公路全线破坏。那时有一条从龙岩通朋口、长汀、瑞金至赣州的跨省公路,原是福州、泉州等地的公、私营轿车公司运营的, 因客流量少而亏本歇业。蔡竹禅就前往周旋洽谈事务,时任福建省主席的刘建绪也要“漳龙”轿车公司接受其事务。
蔡竹禅就带领“漳龙”公司独家接受这条运输线,包揽盐务专运,设法把轿车改造成前座乘客、后座装货和旅客座位下放货品, 一步步改变亏损,直到抗战胜利。抗战时期,蔡竹禅在交通上的奉献世人众所周知。“在他的带领下,漳州到龙岩的路途被开辟,这拓展了闽西南线路,改进了民生、开展了经济,是福建交通史上浓重的一笔。”蔡祝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