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拉玛依墙体广告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也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憲法、法律的保護下,新疆穆斯林的權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動,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障。
在新疆,有維吾爾、哈薩克、回、柯爾克孜、塔吉克、烏孜別克、塔塔爾、東鄉、撒拉、保安等10個少數民族傳統上信仰伊斯蘭教。新疆各民族穆斯林和睦相處,穆斯林與非穆斯林團結友愛。
新疆有2.38萬多座清真寺,大約每4百多名穆斯林就擁有一座清真寺,其中有8000多座是做主麻禮拜的居瑪寺。和田的加曼大寺是政府資助近年重建的,大寺保持了傳統的維吾爾族建筑風格。新疆各地都有艾提尕清真寺,即寺前有廣場的清真寺。每到古爾邦節和開齋節會禮后,人們在廣場上載歌載舞。
1958年,新疆伊斯蘭教協會成立。改革開放后,全疆各地(州)、縣(巿)級陸續建立起了80多個伊斯蘭教協會(以下簡稱“伊協”)。各地伊協組織《古蘭經》誦讀比賽,“臥爾茲”演講比賽,編寫出版《新臥爾茲集》,組織穆斯林朝覲活動,開辦宗教院校和經文班。從1995年開始,中國伊斯蘭教協會每兩年舉辦一屆全國《古蘭經》誦讀比賽和“臥爾茲”演講比賽。新疆伊協派出的參賽人員多次獲得好成績。2013年新疆選派的選手,參加了由阿爾及利亞宗教基金部在首都阿爾及爾舉辦的“阿爾及利亞第十屆國際《古蘭經》獎”比賽,並在比賽中喜獲嘉獎。2015年7月,第十屆全國臥爾茲演講比賽與第十一屆全國《古蘭經》誦讀比賽在烏魯木齊一同舉辦。
黨和政府十分關心和重視宗教人士。每逢重大節日,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到清真寺,到宗教人士家中看望慰問,他們常常是帶上禮品,同宗教人士和穆斯林群眾一起促膝談心,了解他們的心聲,關心宗教人士的生活。
許多宗教人士,他們不僅為信教群眾主持教務,而且還在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行使審議政府工作報告、選舉各級人大、政府、政協領導人等參與國家事務的權力。在各級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參政議政,參議范圍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民族宗教等各個領域。目前新疆在全國和自治區各級人大、政協任職的宗教教職人員有1800多人。充分保障了他們代表宗教界和信教群眾參與國家事務的權力。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國會或議會中,沒有少數民族,沒有宗教界的代表,但是中國有、新疆有,而且有很多,他們代表信教群眾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並對政府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進行監督,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特點。
1987年,在烏魯木齊巿建立了新疆伊斯蘭教經學院,培養相當於大學本科學歷的伊斯蘭教人才,學制5年。據不完全統計,新疆伊斯蘭教經學院歷屆畢業生770多人,其中已有600多人擔任了清真寺的伊瑪目。新疆已經形成了包括新疆伊斯蘭教經學院、新疆伊斯蘭教經文學校、和田伊斯蘭教經文學校、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斯蘭教經文學校,居瑪清真寺伊瑪目代培塔裡甫等多層次的培養教育格局。
新中國成立之初,新疆有400多萬穆斯林,但隻有400多名阿吉(指朝覲過的穆斯林)。為了滿足穆斯林的朝覲願望,在1955年的萬隆會議上,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親自與沙特政要協商中國穆斯林赴麥加朝覲事宜,疏通了朝覲渠道,開始了由中國伊斯蘭教協會組織的新中國穆斯林的有組織朝覲活動。從1990開始包租專機接送朝覲人員,多方面提供服務。目前,新疆已朝覲過的穆斯林超過5萬多人。
新疆伊斯蘭教協會先后組織翻譯出版了漢、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等版本的《古蘭經》和《布哈裡聖訓》、《穆罕默德傳》等共發行100多萬冊。目前,新疆被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宗教活動場所共56座,其中伊斯蘭教方面有國家級2座,自治區級19座,縣(巿)級39座。保護了以喀什巿艾提尕清真寺、阿帕克霍加墓,吐魯番巿蘇公塔,烏魯木齊陝西大寺等為代表,沿襲了土木結構為主,古色古香的傳統宗教建筑群。一些歷史名人的麻扎,如《突厥語大辭典》的作者馬哈茂德 喀什噶裡的墓,也得到保護和重修。新疆自治區近些年來研究整理並出版了《突厥語大詞典》、《福樂智慧》、《真理的入門》、《十二木卡姆》、《醫藥志》等少數民族文化典籍,碩果累累。
“肉孜節”、“古爾邦節”穆斯林群眾在清真寺聚禮后,在公共活動場所吹響嗩吶,打起手鼓,載歌載舞,歡度節日。各族群眾在節日期間相互走訪,祝賀節日。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得到了尊重和保護。特別是對有伊斯蘭教特色的飲食、割禮、婚禮、葬禮等習俗,在群眾性信仰伊斯蘭教民族中被完好地保持著。新疆制定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清真食品條例》,以法律手段保護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少數民族群眾的合法權益。在普遍實行火葬的城鎮,這十個少數民族的土葬習俗得到尊重。
2015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六十周年,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一項基本的政治制度,是新疆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法治保障。在今天的新疆,穆斯林群眾的宗教活動依法有序地進行,穆斯林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新疆各民族穆斯林與非穆斯林,與全國各民族人民緊密團結在一起,正在共同建設新絲綢之路上的明珠,為實現中國夢、新疆夢的目標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