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新疆农业阔步迈向现代化

新疆农业阔步迈向现代化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15年07月14日 12:07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新疆阿拉尔墙体广告

  新疆阿拉尔墙体广告   自治区刚成立时,新疆农业设施薄弱,基本处于生产落后、经营粗放、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状况。
  60年来,新疆各族人民辛勤劳作,在天山南北的茫茫戈壁沙漠镶嵌上了大大小小的绿洲,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目前,新疆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和甜菜、油料、果品、畜产品的重要产地。
  60年来,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和全国人民一同圆了几代人的梦想:温饱有余,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农民生活质量飞速提高,有些甚至已超越自己的梦想:彩电冰箱、手机宽带、私家轿车……
  作为农业大区,新疆一直把农业现代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在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5年来,全区农业发展亮点频现,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棉花生产结构不断优化、效益稳中有升;特色林果加工销售产业链逐渐完善,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日趋明显……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董少华实习生/周琪粮食安全供给自足农业结构日趋完善上世纪80年代以前,新疆还戴着吃调进粮的“帽子”,如今全区人均占有粮食保持在500公斤以上,已经由缺粮区变成了余粮区,除自给有足外,还可少量销往内地省区,“区内平衡、略有结余”的粮食生产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尤其是近5年来,全区通过技术推广、政策引导,不断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在特色林果业快速发展、粮食比较效益不断降低的情况下,还实现了连续七年增产丰收的好成绩。2014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1414.47万吨,比1955年增长9.62倍。
  60年来,新疆农业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在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的基础上,以棉花、番茄、辣椒为代表的特色经济作物已占年总播种面积的55%,实现了“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草”三元结构的转化。
  目前,新疆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棉花面积、总产、单产、商品调拨量连续21年位居全国首位。油料总产量59.32万吨,比1955年增长8.67倍;水果总产1528.4万吨,比1955年增长450.9倍……以大棚温室栽培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到90万亩,生产反季节蔬菜300多万吨,让广大老百姓彻底告别了冬季吃“老三样”的历史。
  现在,新疆正在构建“接二连三”的农业全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联动发展,进而推进新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
  惠农政策逐步加大收入多元年年攀升
  我区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的56%。近年来,自治区充分挖掘现代农业增收潜力,千方百计提质增效促进农民连续增收。同时,中央和自治区持续加大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扶持力度,确保了农民稳步增收。
  5年来,国家连续下达小麦“四补贴”资金,帮助种粮户降低种粮成本。除国家统一补贴外,与粮食产量同步增长的还有粮食收购价格。2013年,国家将小麦收购指导价由每公斤2.04元提高到2.24元,自治区配套将小麦直补由每公斤0.2元提高到0.3元。2014年,自治区再次提高小麦收购指导价格,由每公斤2.24元提高至2.36元,仅小麦收购价格提高一项政策,就使农民人均增收超过30元。
  据统计,2010以来,中央累计安排新疆各类支农惠农专项资金311亿元,19个对口援疆省市实施农业援疆项目218个,援疆资金14.34亿元。
  2014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96元,比上年增加1100多元,增长13.7%,实现了连续3年净增过千元。而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去年达到2227.4亿元,与合作社的1956年相比增长655倍。
  如今,全区农村饮水、住房、通讯、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农民文化生活服务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由不足1%提高到20%以上,电视机、洗衣机、移动电话、自行车,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在农村已基本普及,不少农民家庭已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农业科技不断发展生产条件大幅提高
  自治区刚成立时,新疆只有拖拉机327台,如今,播种机、收割机、除草机等农业机械化装备,早已成了农民种地的“常规武器”。
  现在,全区农机总动力2338.37万千瓦,比1956年增长657倍。大中小型拖拉机74.12万台,比1955年增长2266倍,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83.5%,名列全国前列。番茄、甜菜、辣椒等区域性特色作物收获机械化已进入加速推进阶段。
  60年来,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电力、交通、通讯建设得到加强,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增强。特别是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快推进,截至2014年,全区地方累计达到2370万亩,较2009年增加1776万亩,居全国首位。
  60年来,全区推广应用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科研成果数以万计,主要有:农作物优良品种更新换代8次以上,地膜覆盖、两熟配套、棉花“矮、密、早”、节水灌溉技术、配方施肥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生物肥料、农艺农机融合配套技术等,使得农作物单产和效益都有较大的提高。小麦亩产由1955年的75公斤提高到2014年的370公斤,棉花亩产由23公斤提高到120公斤,甜菜亩产由443公斤提高到4566公斤。由于单产水平的提高,保证了全区粮食总产稳步提高的基础上,经济作物得到大力发展,种植业结构调整逐步超于合理。
  城乡统筹稳步推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曾几何时,由于城乡发展的巨大差异,新疆农村行路难、饮水难……种种民生难题阻碍了乡村发展的脚步。现在,全区各级政府正不断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扫除影响农村生产、生活的“拦路虎”,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自治区建立“新农合”,农民的“看病难、吃药贵”逐步得到缓解;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努力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实施农村低保,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村村还建成了方便群众学习娱乐的文化活动广场……城市公共服务正在向农村社区延伸,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近年来,我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全区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1600亿元,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产值占轻工业产值的比重在85%以上。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00亿元,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1007个,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262万户,有效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新突破。
  目前,我区正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围绕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强化农业基地建设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加工转化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建设,加快农业体制机制创新,发展节水型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构建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持续稳步发展。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