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墙体广告 中华民族的全部抗日战争正式迸发后,在中共河南省委、开封市委的领导下,在抗日民族一致战线的旗号下,开封公民纷繁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激流当中,各种抗日救亡集体和救亡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古城大地。捍卫家园、捍卫华北、捍卫全中国的呼声,响彻其时为省会的开封上空,开封的爱国运动如火如荼。
1937年9月18日,开封举办抗日爱国游行,全市千余名学生参与,平津逃亡学生和《风雨》周刊编辑部人员走在队伍前列,沿途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和《打回老家去》等歌曲。大街两边,围观大众人山人海。10月初,国民党右派对学生参与救亡运动横加指责,流言四起,污蔑是共产党在幕后操纵,《风雨》周刊宣布署名文章予以批驳。
1937年9月,由平津逃亡学生王静敏(共产党员)、冯纪新(共产党员)和吴祖贻等人协助康复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安排,在全市树立一致队部,由王静敏担任领导,多以平津逃亡同学会(“民先”队员在其中表现骨干效果)等揭露名义展开抗日救亡活动。当年年底,因为刚遭损坏又康复的“民先”安排仍是秘密活动,已不习惯发展需要,为进一步扩展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一致战线,于是,中共河南省委决议“解散了它,把它转变为揭露合法的农村工作团”。在此之前,杞县大同中学、洧川县中学、考城县也树立了“民先”安排,3县“民先”安排在党安排的领导下分别展开了抗日救亡宣扬活动。在豫东区域沦陷前后,“民先”成员有的参与了党、团安排,有的参与了抗日武装。
1937年9月,中共杞县县委为联合广大青年,处理失学疑问,在杞县县城东门里兴办“长期抗战免费补习校园”。课程设有英语、算术、国文等;接收贫穷完小结业、失学青年,免费为他们补习文化,同时宣讲抗战救国十大纲要和抗日民族一致战线理论。时任杞县县委书记杜省吾为此编撰《抗战中创立的校园》一文,宣布在《风雨》周刊第30期上。后根据大同中校园长王毅斋的主张,该校合并于杞县私立大同中学。
1937年11月下旬,河南省委通过河南大学进步教授嵇文甫、范文澜举办了河大抗敌训练班(简称抗训班)。该班由国民党河南省党部文化发动委员会委员、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肖一山挂名为主任,嵇文甫、范文澜任副主任。河南省委派刘子厚(化名马致远)以共产党员代表身份,在班内任军事教练,还派冯纪新担任党的安排工作,揭露身份为总队长。该班学员来自开封的大、中校园,有百余人,其中共产党员有20多名。班内建有党支部。学习内容主要是抗战方式、一致战线、抗日救国十大纲要、游击战术等。12月下旬,抗训班完毕,构成河大抗敌训练班农村工作服务团(简称服务团)。服务团从开封动身,经朱仙镇、尉氏、鄢陵到许昌,沿途以演剧、歌唱等方式宣扬抗日。1938年1月抵达舞阳,改名为河南省战时教学推进团,在豫南一带展开抗日救亡活动。此外,开封车站工会也举办了游击战术训练班。后河南省委领导人刘子久就如何办妥训练班疑问,以《加紧训练干部捍卫河南》为题,在《风雨》周刊上宣布署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