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墙体广告 53岁的曹强国如今最忙的事不再是种庄稼,而是整日笑容满面地迎接客人。曾经的庄稼汉,如今变成茅箭区茅塔乡东沟售卖亭的小老板,平均每个月有上万元的收入。“赶上好时候了!”整天乐呵呵的曹强国说,是旅游扶贫让他家的生活“大变样”。
“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自茅箭区旅游扶贫工作启动以来,这三个扶贫开发关键性问题摆在该区决策者的案头,并在实践探索中得到解决。
扶持谁——景区开发带火贫困村
“
十堰是水源地,树不能轻易砍,山不能轻易动,全村耕地百把亩,人均不到三分地,发展旅游是最好的致富途径。”茅塔乡东沟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旭说。
按照这一思路,东沟村积极争取区、乡两级支持,硬化通村公路,栽植桂花、樱花、桃花、海棠、梅花等景观树木,打造观花长廊,建设荷塘月色、杜鹃基地、月季画卷等生态旅游景点,开发观赏猕猴嬉戏、茶园采摘、蔬菜自采自烹等体验游项目,深受游客青睐。
随着游客的增多,东沟村民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当起了“厨师”、“老板”、“导游”,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自己的“小康生活”。去年,该村接待游客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0万元、集体收入110万元,成为全省城郊游憩带示范点。
谁来扶——吸引游客形成消费链
“看,这是我买的正宗土鸡蛋,还有石磨磨出的大川豆腐。”8月21日,市民李女士从大川镇浪溪村满载而归。李女士说,她和同伴打算下次去赛武当营子村住上几天,在“深山氧吧”呼吸新鲜空气,再买一些生态食品。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城市化进程的浪潮中,
乡村成为每个人内心深处乡愁的载体。为加快脱贫步伐,茅箭区抢抓机遇,大力开发
乡村特色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品,打造旅游产业链,吸引游客消费,促进农民增收。2015年,茅箭区
乡村旅游收入达4.5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677元,较2014年增长10.6%,减少贫困人口1391户3579人。
怎么扶——以旅促农闯出致富路
茅箭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标准编制《茅箭区南部山区旅游导向型
乡村综合发展规划》,把
农村当成景区来建设,把农居当成旅馆来改造,把农田山水当作旅游基地来经营。
该区还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农民创办农家乐、民宿旅馆。目前,全区发展特色民宿村落10个,发展民宿、农家旅馆20余家,星级农家乐达160家。初步形成了以东沟村赏花、休闲、健身,营子村田园观光、农事体验,浪溪村古树古盐道慢走、民俗体验为代表的“三线两横六片区”、点线面结合的
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该区以美丽
乡村建设带动旅游发展,创建省级生态
乡镇4个、省级生态村19个,在5000多农户的房前屋后栽花种草,开展
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在公路沿线建设百公里观花长廊。通过举办“三月三”泰山观庙会、茅箭
乡村美食节、菊花展等系列旅游促销活动,打造“花样茅箭、如是生活”旅游品牌,绘就旅游扶贫蓝图,让村民脱贫奔小康的前景更加清晰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