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找到 廻澜砥柱 石刻,必须知道万安山在哪里。可遍访贵溪城郊老人,只有几位老教师能说出个大概方向,就是浮桥头左家那一片,当今很多资料误以为铜技校的坐落地便是万安山。
一次,本人随同几位记者泛舟信江,拍摄贵溪 十不得 之 潭湾沉不得 节目,看到潭湾港水边一座小山岭临水面的石壁上刻有几个一米见方的大字。问在这里生活了五六十年的船夫和村干部,他们居然说从来没有注意到石壁上有石刻大字,因为石壁边的水很深(18米深),是水路交通事故多发地点,故有 潭湾沉不得 之说,因此很少有人在会靠近石壁行舟,而在山岭上又看不到临水的石壁面。我们移舟靠岸,想看看究竟是几个什么字?有什么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船在水边紧靠石壁,我一步跨上山岩侧壁。石壁上的大字离水面约有一米高,秋冬季节,干死的青苔斑斑点点地爬满了石壁, 廻澜砥柱 四个大字从右到左透过青苔若隐若现, 廻 的右边竖写的几个小字 顺治十五年五月吉日 比较醒目, 柱 字左边末尾落款处好多小字则被青苔填平,仔细辨认,隐隐约约看到 兴屯使者河东瞿凤翥题,济南叶承祧书 字样。石刻题写于363年前的1658年。
这次终于将古书上的 廻澜砥柱 石刻与信江水边自然实体对上了号,万安山不是一片山,而是鹰雄大道上的贵溪大桥西端南面水边的一座矮小的石岭。石岭上曾建有古庙。乾隆十年,贵溪知县彭之锦在此处重建象山书院,可以说是很有些历史积淀的。但如今此山只剩临江的一个小小山头,作为历史印记尽力保存着自己的标签 廻澜砥柱 。而昔日的庙宇、书院遗迹早已荡然无存。村民并不知道这个石岭就叫万安山,只说这是 镇村之山 ,因有此山镇村,汹涌而来的波澜被万安山阻挡偏向流去,这便是 回澜砥柱 的景观。因有此山阻挡水流冲刷,山后村庄才不会水土流失,可保万年平安无事。万安山之名当缘于此意。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