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奏响脱贫人口增收“四重曲”

奏响脱贫人口增收“四重曲”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24年06月18日 10:06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物流墙体广告

荣获 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工作先进县(市、区) 称号,是自治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现场会、自治区农业产业发展集体调研、自治区乡村振兴典型培育现场会考察点,2022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8470元,同比增长13.94%


近年来,港南区始终把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中之重来抓,高位推动,多措并举,奏响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四重曲 。

四管齐下 确保持续增收

港南区坚持高位推进,组建脱贫人口增收工作专班,由区委和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切实扛起脱贫人口增收主体责任,党委和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具体抓脱贫人口增收工作。领导靠前指挥,明确所有处级领导具体包干乡镇到村,处级领导带头下沉到所联系的包干镇(街道)、村(社区),与镇班子、挂村干部共同分析脱贫人口收入来源、收入结构、支出去向、影响收入增长的因素以及工作推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针对性提出促进脱贫人口增收的有效措施,做到 一户一分析 一户一案一策 ,实现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该区有关部门统筹协作,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强化资金、项目、人员等要素的支持保障,把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重点投向、集中攻坚、补齐短板。坚持督查暗访,派出由行业骨干组成的督查组,充分发挥 红黑榜 激励和惩戒作用,对存在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典型经验做法给予激励支持,推动形成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个精准 抓好采集工作

精准采集突出 实 。该区每月8日前完成上一个月的收入录入采集工作,全面动员驻村工作队、村 两委 、网格员、帮扶干部等力量,通过 线上+线下 的模式,采取 入户+电话 的方式,准确采集脱贫人口四项收入、生产经营性支出等收支信息,确保 群众知情、实际存在、系统录入 三个一致。

精准指导突出 效 。该区充分发挥港南区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工作专班作用,对9个乡镇(街道)开展脱贫人口收入采集专项业务指导,坚持每周1次,采取 实地抽查+现场实操 培训讲解方式,坚持问题为导向,对发现的问题和乡、村两级提出的困难,列出清单,逐项解答,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全面提升采集成效。

精准审核突出 质 。港南区针对录入数据,围绕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等逐项分析,严把数据质量分析关;乡镇围绕收入数据看逻辑错误,对人均纯收入增幅、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进行审定,对存在的异常数据及时反馈到村再次核实修正,并及时组织帮扶人对系统进行核改,严把审定录入关;村严格把好 帮扶干部初核关、村级数据审核关、乡级审定录入关、县级数据分析关 四道关。帮扶干部对照下发的收入明细及问题清单逐项核对,入户与农户算清收入账,严把初核关。

精准研判突出 防 。该区加强低收入人群分析研判,建立目标任务台账,制定增收档案措施,逐户研究导致负增长、人均万元以下的原因,做好增收计划。同时,对部门多次预警线索,教育、医疗刚性支出大、突发意外事故等对象综合研判致贫返贫风险,做到 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

四有优势 带动产业兴旺

产业政策有支持。港南区切实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培育壮大柑橘、富硒米、中药材、生猪、稻虾等特色优势产业,安排衔接资金5112万元用于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特色产业规模化、基地化、市场化发展,带动农户增收。其中,贵港市东旺村中药材有限公司在东津镇东岭村建立600亩中药材产业基地,采取 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脱贫户 的发展模式和 三方合作 的形式,通过种植广佛手套种艾草,带动农户种植各类中药材8000多亩,助推脱贫户灵活务工就业105户,户均年增收1.5万元。

发展资金有保障。该区鼓励符合条件的脱贫户贷款发展中药材等产业,确保有需求的脱贫户应贷尽贷。今年以来,该区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218户1058.1万元。

农业产品有销路。该区通过 以购代捐 以购代帮 鼓励社会参与消费帮扶,开展 三月三消费节 年货节 香瓜节 以及带货 艾产品 等系列活动,拉动消费帮扶助农增收。今年1至4月该区扶贫产品销售额达3137.31万元。

盘活资源有成效。该区支持村集体集中利用农村资源,采取招租、入股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物业经济和乡村旅游等,增加村集体收益,提高农民的集体经济股权收益。

如桥圩镇新华村组织农户以土地入股方式,把撂荒的耕地流转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由村集体垫资平整,以 确权不确地,小块变大块 的模式,以点带面盘活资源,整合全村的耕地流转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使用机械化耕种,除去成本后把收益按股分红给农户。2020年以来,该区共流转2200多亩土地种植优质稻、糖料蔗等经济作物,治理撂荒土地600多亩,带动该村及周边务工300多人,其中脱贫户19人,人均收入提高2000元。

四个强化 助推就业增收

强化就业安置。港南区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累计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1617个,安置1104名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发放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人员补贴362.44万元;引导企业到乡镇建设就业帮扶车间,带动脱贫人口就近就业。全区就业帮扶车间58家,吸纳脱贫人口就近就业481人。

强化就业培训。该区组织系列招聘送岗、 点对点、一站式 劳务转输、技能培训等活动,帮助脱贫人口 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 和 稳在企业、稳在岗位 。2023年以来,该区组织 线上+线下 招聘活动10次,举办培训班42个,开班培训1732人,培训合格1349人;全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务工人数达20885人。

强化搬迁帮扶。该区根据定期摸排情况对暂未就业的易地搬迁劳动力开展就业服务,截至4月底,该区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易地搬迁安置区搬迁户实现1户1人以上就业368户727人。

强化政策落实。该区认真梳理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低保金、水库移民补贴等补贴政策,形成港南区巩固脱贫攻坚政策工具书,及时足额兑付。目前,该区已发放脱贫人口低保金2918万元、特困供养金361.7万元、养老金821.6万元、交通补助136.24万元。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