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大地,古有赣江黄金水道,如今拥抱国道,高速公路,高铁,机场 客流、物流、商流,乃至经济流,无不趋于更高质量。人们交通往来,变得更便捷、高效、安全与舒适。
赣深高铁今日正式开通。这是一条通往 富矿 之路。
赣深高铁,是国家高速铁路网 八纵八横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南北大通道京港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如果说,2019年12月26日开通的昌(吉)赣高铁,结束了吉安没有高铁的历史,那么,赣深高铁的畅达,则打通了粤港澳大湾区与革命老区,发挥珠三角地区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经济动脉。
深圳北直达南昌全程约3.5小时,直达吉安全程约2.5至3小时。更有广州东始发,途经赣州、吉安、南昌的高铁动车组。广州、深圳,两大一线城市,与井冈山下这片红土圣地成为远亲乃至近邻。
时代在发展,我们亟须放宽历史的视界。
市委书记王少玄多次强调,全市上下要 放大坐标系 。今年9月份召开的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打造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提升开放视野,不以吉安为世界、而以世界谋吉安。
市委副书记、市长罗文江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 十四五 发展的主要目标中提到,体现吉安特色优势,强化工业强市核心战略,聚焦发展 1+4 产业,建设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示范区,到2025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赣深高铁的开通,不正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前沿阵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正朝着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前进。2019年初,《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面世。大湾区无疑是国家未来创新发展的重要试验场,深圳无疑为其引擎。
更不用说,这条高铁线上,还有一个老牌超大城市,中国 南大门 广州。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
其实吉安与深圳,素来交情匪浅。在井冈山经开区深圳大道和南山大道交汇处,这里建有吉安(深圳)产业园南山示范园。多年来,赣深港经贸活动周、吉安党政代表团深圳考察学习、吉安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度合作办学、吉安 深圳盐田港铁海联运、吉安 深圳农产品产销对接会、 三请三回 ,以及 粤港澳大湾区 电子信息产业招商推介会、招才引智新闻发布会、文化旅游招商推介会等大型招商产销交流活动的开展,把吉安和深圳紧紧联系在一起, 特区带老区 演绎了一段又一段佳话。
特别是2018年以来,两地采取 1+3+2 对接合作模式,聚焦产业这一核心,在农产品流通、文化旅游、柔性引才三个方面重点发力,加快建设深圳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深圳群众生态康养基地 两个基地 等,创造了 1+1 2 的不俗业绩。
然而,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深圳是一个总部经济集聚区,又是一个国际化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从世界各地流入市场信息流、资金流,流出管理信息流、创新投资流。吉安迈入高铁时代,特别是赣深高铁的开通运营,一方面有利于两地要素资源流动配置,形成新的经济带和经济圈;另一方面, 双刃剑 现象也较为明显,虹吸效应、过道效应、错配效应和冲击效应,都在所难免。这将进一步加剧区域间激烈竞争。
历史规律告诉我们,一个地方的发展繁荣稳定,向来是在外部环境及周边区域,持续机遇交互、良性互动和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
那么,相对中国唯一一个毗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省会中心城市南昌,以及我省南大门、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赣州,无论区位优势,还是经济发展活力、承载能力和综合实力,都较吉安对冲高铁时代带来的负面效应更具量级。处在江西腹地、居于吉泰盆地、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发祥地,被誉为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 黄金走廊 的吉安,又该如何放大高铁引领、集聚、辐射、带动等正向效应?
对于后发地区吉安来说,高铁,将为我们带来更具吸引力的资金流、信息流、科技流、人才流。特别是,我们要以怎样的姿态,积极融入和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围绕打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中部地区创新发展新高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等目标,对于吉安产业升级转型赋能、加快高质量发展,乃至大格局推进吉安全面现代化建设,高标准高水平建设 三区 ,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当下,一条以高铁为轴吸引人才和企业落户的 电子信息产业带 正在我省形成。此产业带将依托南昌、九江、吉安、赣州四地,大批量承接沿海电子信息企业转移,通过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带动区域整体发展,为当地经济注入新活力。
应该说,处于新发展阶段的吉安,已经改变了过去外界认为老区观念滞后、面貌落后、产业低端的状况,展现了老区日新月异的时代风貌。5年来,我市综合实力迈上历史性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1420.3亿元增加到2168.8亿元,年均增长7.8%、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吉安连续7年获评全省综合考评先进市。
园区内70%以上的企业都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井冈山经开区,聚焦电子信息首位产业,招商模式从最初 粗放式 转向 精准化 ,重点围绕LED和智能硬件两大细分领域,实现 点、线、面、体、网 全链发展态势。合力泰、木林森、红板、平波、航盛、柏兆 电子信息产业特色集群逐步形成。巴斯巴等数字产业的洽谈对接, 5g 新基建加快落地等,无不证明该区的努力。
形成 一区四园 发展格局的井冈山经开区,拥有15张 国字号 名片,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07.8亿元,增长6.4%。在国家级经开区2016至2020年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该区由142位一举跃入66位。
新起点上的吉安,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升至54.4%和35.2%、均列全省第一。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连续9年保持全省前三,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实现四年翻番,合力泰、立讯、木林森跻身百亿企业行列,高新技术企业达547家、五年增加445家。 新三板 挂牌企业从无到有、达到14家,海能实业、明辉光电、国光连锁、大自然药业先后上市。15个旅游集聚区基本建成,新增国家4A级景区10家、基本实现县域全覆盖。
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走向世界的吉安,全面对标大湾区营商环境,推进政务服务全方位升级, 吉事即办 政务服务品牌建设如火如荼开展。 企业吹哨、部门报到 领导领衔领办、全程全科代办 企业评部门、园区评干部 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引领着产业和园区同步高质量发展。吉安正在释放多重叠加的政策红利,打造优越便捷的区位平台,以更高效的政府服务、更周到的人文关怀、更完善的产业链条,让更多企业真切感受到来自红土地的温暖。
早在昌(吉)赣高铁通车之前,吉安就谋划、规划、擘划了高铁新区。建设目标 两个龙头 :中心城区产业发展龙头、高铁经济带龙头。功能定位为两个龙头区:产城融合区、现代服务区。建设标准是 三城同建 ,即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生态城市。
这是吉安中心的中心。围绕 高铁引领、产业兴城 目标,为培育壮大高铁新区总部经济、会展经济和旅游经济三大产业经济,打造高铁产业经济发展平台,市委、市政府在高铁新区中心区域,规划面积约3000亩的产业经济核心区,建设由科创中心、总部大厦、星级酒店、酒店式人才公寓及LOFT人才公寓组成的 五指峰 建筑群;由会展中心、商业中心(城市商业综合体)、游乐中心所构成的 三中心 ;由会展服务区、总部商务区组成的 两区块 产业项目。会展经济、总部经济、旅游经济三大经济产业支撑平台呼之欲出。
目前,高铁新区占地600亩,总投资16.5亿元,一座五位一体 零换乘 的综合交通枢纽,已经高质量投入运行。同时,完工并投入使用的还有 八路四廊 、吉安国际会展中心。 五指峰 建筑群在今年底,将全面完成室外玻璃幕墙工程,吉安海洋世界在春节前投入运营。 两区块 项目,目前一期6栋施工至六层,春节前可全面封顶。
在 全员招商+专业招商+委托招商 相结合的 大招商 格局下,高铁新区目前已经引进了中融商汇、龙川集团、红星美凯龙、格兰云天酒店、广州豪亿等企业。而湖南58科创集团等一批优质企业也有合作意向。一个具有浓郁时代气息、全省一流的高铁经济样板区和高铁新区城市新门户,正初具规模。
在高铁带动下,各类要素高速流动,多种业态深度融合,区域城乡协调互动,释放着巨大的高铁红利。吉安,不但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还有着深厚的庐陵文化底蕴,更有绿色生态这个最大品牌。今天,井冈山精神正不断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一鼓作气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吉安,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井冈蜜柚、绿色水稻、有机蔬菜、有机茶叶、特色药材、特色竹木等六大富民产业,期待搭乘赣深高铁走出深闺;主动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吉安高质量探索 两山 转化新路径;全景吉安、全域旅游,围绕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 与 赣中生态旅游圈 融合发展,为吉安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实现现代化是吉安人民的共同夙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赣深高铁的开通,拓展了我市高铁经济新空间,给予吉安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了 一二三 总体工作思路,战鼓催征、时不我待。全市上下共同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把庄严承诺变为累累硕果,是历史要求我们作出的回答。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